研究简报 | 5 月 31, 2024

中欧贸易关系:相互依存、稳中有变

我们认为,由于中国经济的结构性变化、欧盟担忧中国商品进口将削弱欧洲工业、以及国家安全问题等因素,欧盟与中国的经济关系在未来将经历更多摩擦。 然而,欧盟和中国将继续保持高度的相互依存关系,这将有助于避免重大摩擦。

你将了解到什么:

  • 欧盟和中国已经形成了一种不对称的关系,中国的贸易顺差通过在欧盟的投资组合得到回收。 然而,中国在价值链本土化、技术升级和供应方刺激措施方面的成功进一步扩大了欧盟的贸易逆差。 因此,欧盟对公平竞争环境的关注变得更加核心。
  • 欧盟将通过对中国特定产品类别征收有针对性的关税,激励中国企业在欧洲生产,从而避免中国冲击。
  • 欧盟与中国贸易差额的恶化也是由不利的贸易条件发展造成的。 然而,全球供应瓶颈的缓解、中国产能过剩以及人民币疲软,都将拖累欧洲商品的进口成本。
  • 中国贸易顺差的另一面是,中国已成为欧盟的一大净债权国,因为欧盟在中国的直接投资似乎已达到顶峰,而中国持有的成员国债务即使在量化宽松政策下也非常稳定。

牛津经济研究院 (Oxford Economics) 是全球领先的独立经济预测及量化分析机构。基于领先的全球经济分析及行业分析模型,我们提供覆盖全球200多个经济体、100多个行业板块和8,000多个城市和地区的经济研究报告、预测及分析工具;并能够协助客户对市场走向进行预测,分析其对于经济、社会及商业的影响,为客户制定决策奠定坚实基础。

返回 资源中心

相关文章

文章

中国电动汽车热潮大有可为

中国的电动汽车生产正在蓬勃发展,到 2023 年,中国将生产 950 万辆电动汽车,占全球电动汽车销量的近 70%。 如果日本汽车工业在上个世纪取得的成功可以作为借鉴,那么中国电动汽车行业的崛起有望在未来数年内提高生产率并保持制造业的增长势头。

了解更多

文章

中国脱钩——有多远?有多快?

与中国的经济脱钩正在进行中,但最新证据表明,尤其是在美国以外地区,这一过程是渐进的、零散的。 贸易脱钩可能正慢慢从美国蔓延到其他发达经济体,但调查显示,外国投资者对中国的态度在 2023 年略有改善,尽管与几年前相比仍较为消极。

了解更多

文章

欧元区: 红海中断造成损害的迹象甚微

红海航运中断对欧元区经济的影响仍然有限,这与我们的基线观点一致。 我们最新的欧元区供应压力指标表明,供应压力在 2023 年出现一段时间的缓解后已恢复正常。

了解更多